除了化療,有沒有不痛苦又有效的方法能挽救徐婷?
9月10日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到目前為止手術、放療和化療是癌癥治療的最主要手段,沒有其他療法能夠取代。手術和放療用于治療局部實體腫瘤,比如肺癌、胃癌、肝癌等等。而化療則是血液惡性腫瘤最主要且必需的治療手段,比如白血病和奪走徐婷生命的淋巴癌。
9月7日,年僅26歲的女演員徐婷因患淋巴癌不幸逝世,令人扼腕惋惜。而她在患病后因為“太痛苦”而拒絕化療,并尋求中醫(yī)治療的選擇也引起了網(wǎng)友的廣泛熱議。
表面上看徐婷死于癌癥,但實則死于治療選擇。不是說她接受正規(guī)化療就一定能夠完全康復,但也許不會在確診2個月后就匆匆離去,至少不會在最后的時光滿目瘡痍。
沒錯,正如徐婷所說,放、化療的不良反應令人非常痛苦,但事實也很殘酷:“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到目前為止手術、放療和化療是癌癥治療的最主要手段。手術和放療用于治療局部實體腫瘤,比如肺癌、胃癌、肝癌等等。而化療則是血液惡性腫瘤最主要且必需的治療手段,比如白血病和奪走徐婷生命的淋巴癌。”
得了癌癥,為什么一定要放化療?
化療能夠通過直接或間接破壞細胞內(nèi)DNA和RNA,抑制蛋白合成和細胞有絲分裂等途徑,達到縮小或殺滅癌細胞的目的。放療則是利用高能量射線(也就是輻射)打擊殺滅癌細胞的治療手段,通過直接破壞細胞DNA,或通過電離產(chǎn)生自由基,讓細胞死亡。
化療會加速死亡嗎?
前文提到化療是癌癥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何為治療?即通過干預手段改變疾病狀態(tài),使人恢復健康的過程。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方法的目的是加速患者死亡。化療有令人痛苦的副作用,是因為癌癥的發(fā)生機制和其治療的特殊性。
與細菌感染、病毒入侵等“外源性疾病”不同,癌癥是機體正常細胞分裂時發(fā)生基因突變的結果。雖然癌細胞“變壞了”,但它仍然是人體細胞。這意味著,無論放療還是化療,都不可能像抗生素那樣精準無誤地將“搗亂分子”揪出來。所以它們在“上場殺敵”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傷及無辜。
傷到毛囊細胞,患者頭發(fā)會掉光;傷到腸胃細胞,患者惡心嘔吐吃不下飯;放療傷到皮膚細胞,皮膚潰瘍、潰爛;傷到血液細胞,則可出現(xiàn)骨髓抑制、貧血、出血、免疫力下降甚至嚴重感染——這往往也是醫(yī)生最為擔心,相信也是徐婷最為顧慮的。
所以自從放、化療問世以來,醫(yī)生一直是在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命指征中不斷權衡,一個療程結束后,視緩解情況和身體狀況制定接下來的治療步驟。因此即使是同一種癌癥同樣的分期和分型,放、化療治療方案也是因人而異的,以最大程度保證它們的副作用不會威脅患者生命。
《不要被癌癥騙了》,是個什么鬼?
此外,徐婷還在其微博中提到了一位放療科“專家”寫的書,《不要被癌癥騙了》(原名《不要再上癌癥的當》)。文中提到的很多觀點,比如“癌癥的早發(fā)現(xiàn)和早治療沒有價值”、“手術和化療治療癌癥沒意義”、“對付癌癥最好的辦法就是放置不管”,不僅令公眾和媒體大跌眼鏡,也受到了日本國立癌癥中心的強烈質(zhì)疑。
日本國立癌癥中心名譽理事長市川平三郎也曾在醫(yī)學雜志《胃和腸》上發(fā)表長文批駁近藤,對該“專家”的書進行逐條駁斥。
而作者本人,近藤誠,也并不是什么日本最權威專家,只是一名因為其文章有悖于正常的醫(yī)療原則,而永遠失去升職資格的專業(yè)講師。他的書,也只是為了博取眼球,增加銷量罷了。
既然如此,有沒有“安全”不痛苦的治療方法?
徐婷曾經(jīng)在某論壇網(wǎng)站上求助:“除了化療,淋巴瘤還有其他有效治療方法嗎?”下面春雨君就來分析一些常見的癌癥替代療法,希望避免悲劇重演,更希望大家永遠用不上它們:
中醫(yī)“調(diào)理”:風險系數(shù)5顆星
徐婷生前刮痧圖片,和“每天十個手指頭用針刺破擠血”的微博看得春雨君心驚肉跳:淋巴瘤患者普遍低下,一個小小的傷口感染可能讓她隨時撒手人寰,更何況是每個指頭都刺破出血!
中醫(yī)中藥素來有“補氣血、調(diào)五臟、疏通經(jīng)絡”之功效,但對于消滅實體腫瘤及血液癌細胞的實際作用,以及能否讓五臟六腑在癌細胞肆虐的情況下依舊安然無恙,由于缺乏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實在難以考證。
綜上,這種有害無益的治療方法,非常不建議嘗試。
餓死或燙死癌細胞:奪命指數(shù)5顆星
所謂病急亂投醫(yī),外人看著可笑,但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卻是絕望深處的無奈之舉。
已故復旦大學女教師因輕信饑餓療法能夠切斷癌細胞的營養(yǎng)而每天只吃葡萄和芋頭,致使本來就羸弱的身體變得更加不堪一擊。有的癌癥患者聽說腫瘤不耐熱,便試圖通過讓自己發(fā)高燒的方式燒死癌細胞……可不管用什么方式讓自己高燒,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以上這些方法基本屬于自掘墳墓,還是遠離為妙。
靶向/免疫療法: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好消息是,放化療巨大乃至致命的副作用驅使很多科學家正在將目光轉向“精準殺敵”且副作用較小的靶向藥物和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并已取得了很多可喜成績。
比如,針對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的靶向藥物易瑞沙和阿伐替尼,以及2014年在美國和日本被批準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檢驗點抑制劑Opdivo和Keytruda等等。
但請記住3點:
目前已經(jīng)獲批上市的靶向藥物和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只對幾種特定實體瘤(及特定的基因突變)有效,雖然很多藥物已經(jīng)獲批上市但尚未納入癌癥的主要治療手段,患者不可自行胡亂用藥,切記遵循醫(yī)囑!
免疫檢驗點抑制劑通過加強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清除功能消滅癌癥并預防復發(fā),和國內(nèi)莆田系醫(yī)院的“生物免疫治療(直接注射免疫細胞)”完全不同。希望大家擦亮眼睛,選擇正規(guī)科學的治療方法,不要上當受騙!
雖然不斷涌現(xiàn)的癌癥新藥令人振奮,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其他任何治療手段能夠代替癌癥的正規(guī)治療,即手術、放療和化療。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癌癥的治療手段一定會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同時副作用越來越少。但同時,“良藥苦口利于病”,“兩害相權取其輕”,建議患者及其家屬隨時關注國外最新的研究進展,并和自己正規(guī)醫(yī)院的專業(yè)主治醫(yī)生探討所有可能治療方案的各種利弊,并作出最優(yōu)選擇。而不是因為“怕痛苦”或者主觀臆斷“有可能死得更快”就放棄嘗試,自斷后路。
題圖來源:123rf.com.cn圖庫
參考資料:
1.世界衛(wèi)生組織官網(wǎng). Treatment of Cancer
2.《癌癥?真相》,作者:李治中(菠蘿)
文/老白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yī)生原創(chuàng)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yī)生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lián)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