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图亚洲专区视频免费|青青草美女上高潮|婷婷色五月天图片|成人无码动漫在线|欧美日韩视频理论网|一级特黄欧美人片|九九电影九九天天|一级精品视频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粉嫩虎白女一线天|av中文字亚洲

春雨醫(yī)生

登錄 注冊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不正常的凝結,好發(fā)于下肢。在歐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在我國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本病在急性階段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處理,一些血栓可能會脫落,造成患者的肺、腦等重要臟器的栓塞而導致死亡。另一些患者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形成后遺癥的發(fā)生,造成長期病痛,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力。

所有人群

無傳染性

常見癥狀:下腔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淺靜脈曲張、疼痛性股青腫、疼痛性股白腫、腓腸肌壓痛
1.癥狀
最常見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一側肢體的突然腫脹?;枷轮?a class="s-link" href="/pc/disease/307219/">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感疼痛,行走時加劇。輕者局部僅感沉重,站立時癥狀加重。

2.體征
體檢有以下幾個特征:
①患肢腫脹腫脹的發(fā)展程度,須依據(jù)每天用卷帶尺精確的測量,并與健側下肢對照粗細才可靠,單純依靠肉眼觀察是不可靠的。這一體征對確診靜脈血栓具有較高的價值,小腿腫脹嚴重時,常致組織張力增高;
②壓痛靜脈血栓部位常有壓痛。因此,下肢應檢查小腿肌肉、腘窩、內(nèi)收肌管及腹股溝下方股靜脈;
③homans征將足向背側急劇彎曲時,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靜脈血栓時,homans征常為陽性。這是由于腓腸肌及比目魚肌被動伸長時,刺激小腿血全靜脈而引起;
④淺靜脈曲張靜脈阻塞可引起淺靜脈壓升高,發(fā)病1、2周后可見淺靜脈曲張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對診斷有困難的靜脈血栓形成,可選用下列檢查以資確診,一般首選下肢靜脈超聲檢查,注意不要遺漏髂靜脈和肌間靜脈。
1.血管無損傷性檢查法
近年來對診斷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檢查法有很大進展,采用血管無損傷性檢查法,包括放射性纖維蛋白原試驗、超聲波檢查、電阻抗體積描記法等。放射性纖維蛋白原試驗對檢查小腿深靜脈血栓較敏感,超聲波檢查對檢查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最有價值。如采用上述兩種檢查法,診斷尚難明確,仍需作靜脈造影。至今尚無一種無損傷檢查法可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靜脈造影。不斷探索和完善無損傷檢查法,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上行性靜脈造影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圍。病人仰臥,取半直立位,頭端高30°~45°.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帶壓迫淺靜脈,用12號穿刺針直接經(jīng)皮穿刺入足背淺靜脈,在一分鐘內(nèi)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電視屏幕引導下,先攝小腿部x片,再攝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劑后,再快速注入生理鹽水,以沖洗靜脈管腔,減少造影劑刺激,防止淺靜脈炎發(fā)生。
3.造影X線片
常顯示靜脈內(nèi)球狀或蜿蜒狀充盈缺損,或靜脈主干不顯影,遠側靜脈有擴張,附近有豐富的側支靜脈,均提示靜脈內(nèi)有血栓形成。
靜脈壓測量用盛滿生理鹽水的玻璃測量器連續(xù)針頭,穿刺足或踝部淺靜脈或手臂淺靜脈,測得靜脈壓。其數(shù)值需與健側靜脈壓對照。這種檢查用于病變早期側支血管建立之前,才有診斷價值。
4.實驗室檢查
d二聚體(d-dimer)檢查,d二聚體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陽性見于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如高凝狀態(tài)、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腎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溶栓治療等。只要機體血管內(nèi)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纖維溶解活動,d-二聚體就會升高,d二聚體陰性一般可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d二聚體陽性者,需要進一步做影像學檢查。

1.下肢淋巴水腫 下肢淋巴水腫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2種,原發(fā)性淋巴水腫往往在出生后即有下肢水腫,繼發(fā)性淋巴水腫主要因手術、感染、放射、寄生蟲等損傷淋巴管后使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因此可有相關的病史。淋巴水腫早期表現(xiàn)為凹陷性水腫,足背部腫脹較明顯,組織張力較靜脈血栓引起的下肢腫脹小,皮溫正常。中晚期淋巴水腫由于皮下組織纖維化,皮膚粗糙、變厚,組織變硬呈團塊狀,一般不會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后遺癥的臨床表現(xiàn),如色素沉著、潰瘍等。

2.下肢局部血腫 下肢外傷后,局部如形成血腫,也表現(xiàn)為下肢腫脹,由于血腫的治療與靜脈血栓的治療相反,因此需注意鑒別。血腫大多有外傷史,腫脹局限,極少累及整個下肢,伴有疼痛,后期皮膚可見瘀斑或皮膚泛黃,彩超檢查有助于鑒別。

3.眼腓腸肌撕裂或其他骨骼肌損傷 這種損傷后的癥狀和體征與周圍型下肢dvt類似。與下肢外傷有關,病人多在外傷或劇烈活動后發(fā)病。如果忽略外傷或劇烈活動史,常誤診為下肢dvt.
4.全身性疾病 下肢水腫可能由于不同系統(tǒng)的疾病引起,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液體過多、貧血、低蛋白血癥、盆腔惡性腫瘤等。這些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腫通常是雙側的,對稱的,但無淺靜脈怒張,也無皮膚顏色改變。

少數(shù)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能導致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治療應包括下肢靜脈血栓本身以及如何預防肺栓塞的發(fā)生,急性期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2種,2種方法各有特點,何種方法更優(yōu)目前尚有爭論。慢性期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壓迫治療。

1.急性治療
(1)一般處理:下肢深靜脈一旦血栓形成,病人應臥床休息,減少因走動使血栓脫落而發(fā)生肺栓塞的機會,切忌按摩擠壓腫脹的下肢?;贾Ц呤怪^心臟平面,有利于血液回流,促使腫脹消退。臥床時間一般在2周左右,2周后,穿階梯壓差性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肢,可加快組織消腫,減輕癥狀。

(2)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下肢靜脈血栓治療中應用最早且最廣泛的方法,抗凝本身并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但它能抑制血栓的蔓延,配合機體自身的纖溶系統(tǒng)溶解血栓,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同時它能有效地減少肺栓塞的發(fā)生,在肺栓塞防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他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方法一般均應同時用抗凝治療作為輔助治療??鼓委煹臅r間可貫穿整個病程,一般需1~2個月,部分病人可長達半年~1年,有的甚至需終生抗凝。但下列情況禁用抗凝治療:消化道潰瘍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近期發(fā)生腦出血者、流產(chǎn)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①肝素:最常用的抗凝藥物,其抗凝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加抗凝血酶Ⅲ(at Ⅲ)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肝素起效快,半衰期短,在體內(nèi)作用穩(wěn)定。肝素水溶劑主要為12500u/支,相當于100mg.給藥途徑有靜脈注射和皮下深脂肪層注射2種,肌肉注射易發(fā)生注射部位血腫,不宜采用。皮下深脂肪層注射方法較簡單,但體內(nèi)肝素濃度不易精確控制,注射部位一般選擇腹壁皮下。靜脈注射方法利用微量泵持續(xù)靜脈給藥,此法肝素作用快,劑量容易控制,體內(nèi)肝素濃度較穩(wěn)定,容易調(diào)節(jié),是較理想的給藥方法。具體方法是先靜脈一次性注射肝素50mg即6250u,使肝素體內(nèi)濃度快速達到峰值,然后將肝素稀釋液(肝素200mg即25000u溶于5%葡萄糖鹽水500ml)以30ml/h靜脈持續(xù)滴注。但有下列情況時肝素用量應減小至20ml/h: 2周內(nèi)作過手術者;2周內(nèi)有腦卒中者;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有出血傾向者。
肝素的劑量個體差異很大,因此需根據(jù)實驗室監(jiān)測,隨時調(diào)節(jié)肝素的用量。目前最常用的肝素監(jiān)測指標是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用藥期間aptt控制在正常對照的1.5倍或正常值的上限。aptt首次檢測是在肝素6250u靜脈注射后,以后每4~6小時檢測1次,待穩(wěn)定后可每12小時檢測1次。
肝素的常見副作用包括:a.出血,用藥期間出現(xiàn)皮下瘀點、瘀斑應引起重視,如出現(xiàn)血尿、消化道出血,則應減少或停止用藥,出血量大時,可用魚精蛋白按1:1的比例靜脈注射,對抗肝素的抗凝作用。b.血小板減少癥,可能與肝素引起的體內(nèi)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發(fā)生率在1%~2%,表現(xiàn)為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嚴重時出現(xiàn)動脈、靜脈內(nèi)廣泛性血栓形成,致使病人死亡或殘肢,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用肝素期間應注意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如在用藥時出現(xiàn)血栓蔓延或有新的血栓出現(xiàn),應考慮此并發(fā)癥,并立即停藥,改用水蛭素或選擇性抗凝血酶藥阿加曲班(argatroban).c.骨質疏松癥,當長期使用肝素時,可能會引起骨質疏松,甚至導致椎體或長骨骨折。

②低分子量肝素:如前所述,低分子量肝素較肝素有很多優(yōu)越性,由于它主要針對Ⅹa因子,因此它在抗凝的同時,出血的危險性大大降低。其良好的組織吸收性、長半衰期,使用藥方法變得簡單,用藥次數(shù)也較肝素減少。市場上銷售的低分子量肝素有幾種,各種產(chǎn)品的成分和用法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其共同點都是皮下注射為主,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時,每12小時注射1次。
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一般無需實驗室監(jiān)測,但與肝素一樣,低分子量肝素也能引起血小板減少癥,雖然其發(fā)生率較肝素低,但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此并發(fā)癥。
由于低分子量肝素使用較肝素安全,因此目前其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多,并有逐漸替代肝素的趨勢。

③華法林:華法林作為口服抗凝藥在臨床上已得到長期應用,作為口服制劑,華法林成為門診抗凝治療的首選藥物。華法林在體內(nèi)起效慢,一般在服藥2~3天后開始起效,因此臨床上常同時將它與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一起使用,待華法林達到治療作用時,停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使用方法:首日7.5mg口服1次,第2天改為5mg口服1次,第3天2.5mg/d,口服,此劑量根據(jù)凝血酶原時間(pt)調(diào)整。一般開始每周檢測pt 2次,將inr值控制在2~3,后改為每周檢測1次,逐步過渡到每月檢測1次。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華法林的用藥時間一般至少2個月,如有過肺栓塞史,華法林用藥時間可延長至1年。

(3)溶栓治療:溶栓治療是利用溶栓藥物激活體內(nèi)纖溶酶原,使之變成有活性的纖溶酶,促進血栓的溶解,達到清除新鮮血栓的目的。
溶栓治療主要有2種,即全身治療及局部治療。全身治療是將溶栓藥物注入靜脈后隨血液流遍全身,溶解血栓。而局部治療是通過插管將溶栓藥物注入血管后在某一區(qū)域內(nèi)溶栓。由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側支循環(huán)很容易建立,溶栓藥物不容易在局部濃聚,因此在靜脈阻塞的遠端灌注溶栓藥物不如插管至血栓內(nèi)溶栓效果好。靜脈內(nèi)有瓣膜阻擋,從健側插管有時很難到達血栓,一般從患側膽靜脈穿刺順行插。管至血栓內(nèi)持續(xù)灌注溶栓藥物。目前臨床大多采用全身治療。
溶栓治療主要針對新鮮血栓,發(fā)病后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對于病程3天以上的病人,溶栓效果將有所降低。臨床上觀察到一些病程超過3天的病人,接受尿激酶治療以后,肢體腫脹也迅速消退,可能的機制是尿激酶溶解了近端和遠端繼發(fā)的新鮮血栓,從而促使側支循環(huán)產(chǎn)生,使肢體腫脹消退,但原發(fā)血栓往往不能被全部溶解。即使是3天以內(nèi)的病人,由于血栓的范圍較大,且就診時距血栓形成大部分已超過24h,因此應用溶栓療法,也只能溶解繼發(fā)的新鮮血栓部分,一般較難全部溶解原發(fā)血栓。只有極少數(shù)非常早期的病例,血栓可能全部溶解。
溶栓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出血,發(fā)生率達12%~45%,出血與用藥劑量、用藥方式和用藥時間有關。劑量越大、用藥時間越長,出血的危險性越大,全身用藥比局部用藥出血的危險性大。皮膚淺表出血較容易控制,但機體深部出血尤其是顱內(nèi)出血危險性很大,因此當有出血表現(xiàn)時應停用溶栓治療,必要時輸注新鮮血漿以補充凝血因子。溶栓治療中肺栓塞的發(fā)生機會有所增加,放置腔靜脈濾網(wǎng)可能是此較好的預防方法。
溶栓治療期間應避免任何對血管有損傷的操作,對有下列情況的病人應禁用溶栓治療:
①體內(nèi)有活動性出血者;
②2個月內(nèi)有過腦卒中或顱內(nèi)有病灶者;
③2周內(nèi)有過大手術、器官活檢術或較大創(chuàng)傷者;
④圍產(chǎn)期婦女;
⑤有消化道潰瘍或有消化道出血史者(不包括痔瘡);
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⑦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壓病人;
⑧左心有附壁血栓的病人;
⑨亞急性心內(nèi)膜炎病人等。對懷孕期婦女、房顫病人、近期施行心肺復蘇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病人、近期接受過小手術以及有輕度肝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慎用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期間應注意實驗室檢測,常用的檢測包括血細胞比容、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酶時間(t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測定等。在準備溶栓治療時,停止抗凝治療,并測定上述實驗室指標,溶栓治療開始后每隔3~4h重復檢測。tt或aptt控制在正常對照2倍左右,纖維蛋白原濃度不應<1g/l(100mg/dl).血細胞比容如下降,應考慮有隱匿的消化道出血。另外還應注意觀察病人的神志變化,及早發(fā)現(xiàn)顱內(nèi)出血。在溶栓治療結束后不宜馬上進行抗凝治療,一般需等2~3h后進行,如用肝素則不用首劑沖擊劑量。
常用的溶栓藥物有下列幾種。

①鏈激酶(sk):鏈激酶是由β-溶血性鏈球菌產(chǎn)生,最早于1933年由tillett和garner發(fā)現(xiàn)具有溶栓作用。它在體內(nèi)先與纖溶酶原按1:1化學計量比組成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然后激活纖溶酶原使之成為具有溶栓活性的纖溶酶,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逐漸轉化為鏈激酶-纖溶酶復合物,該復合物同樣具有激活纖溶酶原的作用。由于鏈激酶對血栓中的纖溶酶原與循環(huán)血液中的纖溶酶原無選擇性,因此當輸入體內(nèi)后有相當一部分與循環(huán)中的纖溶酶原形成復合物,從而增加了出血的危險性。
鏈激酶具有抗原性,進入體內(nèi)后,容易被鏈激酶抗體中和,在近期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者以及半年內(nèi)用過鏈激酶者,血液中鏈激酶抗體含量較高。也正因為鏈激酶有抗原性,部分病人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發(fā)生率在1.7%~18%.因此在使用鏈激酶前應作過敏試驗。鏈激酶進入機體后,首先被鏈激酶抗體中和,剩余部分與循環(huán)中的纖溶酶原結合成有活性的復合物,將纖溶酶原激活成纖溶酶。纖溶酶再和多余的游離鏈激酶組成復合物,被循環(huán)中的抗纖維蛋白溶酶中和一部分,余下的和血栓中的纖維蛋白結合,并將其分解,這一部分才真正起溶栓作用。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和鏈激酶-纖溶酶復合物的半衰期分別是16min和83min.
鏈激酶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將25萬u鏈激酶用30min緩慢靜脈注射,然后再以10萬u/h的速度維持。在用鏈激酶前除應作過敏試驗外,靜脈滴注100mg氫化可的松有助于預防或減小過敏反應。對近期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半年內(nèi)用過鏈激酶的病人,不應使用鏈激酶。

②尿激酶(uk):尿激酶可從尿中提取,或從培養(yǎng)的人胚胎腎細胞中提取。與鏈激酶不同,尿激酶無需形成復合物,可直接激活纖溶酶原,溶解血栓。它對循環(huán)中的纖溶酶原及和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同樣有效,因此也無選擇性。尿激酶無抗原性,無需作過敏試驗。其半衰期為14min.
近年尿激酶的使用方法是先用10min將每千克體重4400u的尿激酶靜脈注射,隨后以4400u/(kg·h)的速度維持。如果插管介入溶栓,則在超聲定位下穿刺患側奈靜脈,順行將直端多側孔灌注導管插入血栓,以15萬~20萬u/h的速度灌注尿激酶,每12小時行x光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況,并調(diào)整灌注導管的位置,直至血栓溶解。如用藥12h后檢查血栓無溶解跡象,則應停藥。各地作者報道尿激酶的實用劑量差異很大。

③組織型纖溶酶原活化劑(t-pa):人體很多組織均能產(chǎn)生t-pa,t-pa在無纖維蛋白存在的情況下,其酶活性很低;但當有纖維蛋白時,其活性明顯增強,分解纖溶酶原使之成為纖溶酶,因此t-pa能選擇性地作用于血栓內(nèi)的纖溶酶原,其出血的危險性較上述兩種溶栓藥物小。而正因為這種選擇性,當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迅速減少后,t-pa的溶栓作用明顯減弱,因此與無選擇性的溶栓藥物相比,其溶栓能力相對較低。目前t-pa主要是用基因工程從黑色素瘤細胞中提取,稱為重組t-pa(rt-pa),在人體內(nèi)的半衰期為4~7min.t-pa的使用方法是每2小時靜脈注射40~50mg,直至癥狀緩解。

④其他: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上述3種溶栓藥物,另有一些藥物尚處于實驗之中。如酰化鏈激酶-纖溶酶原復合物、b鏈纖溶酶-鏈激酶復合物、前尿激酶等,這些藥物在半衰期及選擇性方面均有改善。

(4)手術治療:靜脈手術取栓在20世紀50,60年代曾風行一時,但自70年代起,取栓后血栓再復發(fā)的報道越來越多,使人們對取栓術的價值重新認識,而溶栓治療的安全性逐步增高,也使取栓手術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仍有部分學者認為取栓手術見效快、安全且簡單,只要適應證掌握好,方法改進,并配合抗凝,其成功率還是相當高的。另有學者認為取栓術與藥物治療的效果相接近。

①適應證:a.發(fā)病時間不超過5天,最好控制在72h內(nèi);b.下肢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手術前應行彩超或下肢靜脈造影檢查,以明確血栓的部位,應注意血栓是否衍生至下腔靜脈。

②手術方法:手術最好在有x光透視機的手術室中進行。如血栓局限在一側髂、股靜脈,則于患側腹股溝沿股靜脈行徑作一切口,先顯露大隱靜脈,沿大隱靜脈找到隱、股靜脈交界處,顯露股靜脈。小心分離股總靜脈、股淺靜脈及股深靜脈,操作力求輕柔,避免人為的將血栓擠壓脫落。在股總靜脈上沿靜脈長軸作一切口,將fogarty取栓導管插入股靜脈近心端,至下腔靜脈后將球囊擴張,拉出血栓,反復幾次直至無血栓拉出為止。在x光透視下或血管鏡直視下,將吸引導管選擇性插入髂內(nèi)靜脈,將髂內(nèi)靜脈內(nèi)血栓吸除干凈,靜脈造影證實髂靜脈內(nèi)無血栓殘留。如造影發(fā)現(xiàn)左髂靜脈局部狹窄,可在x光透視下行狹窄處球囊擴張,必要時于狹窄處放置支架。用驅血帶或手法擠壓小腿及大腿,將遠端的靜脈血栓擠出,如發(fā)現(xiàn)股靜脈內(nèi)血栓較難清除干凈,可結扎股淺靜脈,以防遠端的靜脈血栓向近端衍生。股深靜脈內(nèi)插入取栓導管,取栓后恢復靜脈血流。選取一根大隱靜脈屬支,將它切斷后,近心端與股淺動脈端側吻合。建動靜脈瘺目的是加快髂靜脈內(nèi)血流速度,減少血栓再形成的危險。動靜脈瘺可在6周后通過介入的方法將瘺口栓塞關閉,或行手術結扎瘺口。
血栓已衍生至下腔靜脈,如直接行股靜脈切開取栓,手術時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風險。應在直視下先將下腔靜脈內(nèi)血栓取出,再行下肢靜脈取栓手術。具體方法是于患側中下腹行弧形切口,經(jīng)腹膜后途徑顯露下腔靜脈及兩側腎靜脈??v行切開下腔靜脈,將下腔靜脈內(nèi)血栓清除干凈后,縫合靜脈切口。再用上述方法行髂、股靜脈取栓術并建臨時性動靜脈瘺。
一般手術后患肢腫脹很快消退,手術后當天起開始抗凝治療,同時用華法林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待凝血酶原時間inr值至2~3時,停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繼續(xù)用華法林抗凝治療半年左右。
據(jù)上海仁濟醫(yī)院統(tǒng)計,該院118例下肢急性dvt病人,其中手術取栓59條肢體,術后順行性靜脈造影證實主干靜脈通暢的僅6例。再血栓率如此高的原因可能有:血栓廣泛而無法取凈,特別是小靜脈內(nèi)血栓;血栓過于陳舊與靜脈內(nèi)膜粘連,取栓時導致內(nèi)膜損傷,膠原組織暴露,血小板黏聚造成再血栓。左髂靜脈因受壓致靜脈血栓多見,forgarty導管較難取盡靜脈內(nèi)血栓,而且取栓術不能去除血栓形成的原因。盡管術后靜脈再血栓的發(fā)生率很高,但它能一次性取出大量血栓,迅速降低靜脈內(nèi)壓力,從而迅速緩解肢體腫脹,促進靜脈側支的建立,積極配合合適的藥物治療,可望提高取栓術的療效。

(5)腔內(nèi)介入法下腔靜脈濾網(wǎng)置放術:目的是通過在下腔靜脈內(nèi)放置濾網(wǎng),使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后不致引起肺栓塞。本手術來源于下腔靜脈結扎術,自19世紀中葉起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里,為預防肺栓塞,各種方法的下腔靜脈隔斷手術被用于臨床,然而通過手術結扎或阻斷下腔靜脈本身有一定風險,其病死率可達17%~30%.1969年mobbin-uddin首先報道將傘狀濾網(wǎng)放置于下腔靜脈內(nèi)并有效地降低了肺栓塞的發(fā)生率。1973年kimray-greenfield發(fā)明了greenfield濾網(wǎng),將濾網(wǎng)技術推向成熟,迅速在臨床上得到推廣應用。濾網(wǎng)不同于傳統(tǒng)手術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濾網(wǎng)不影響下腔靜脈回流,同時濾網(wǎng)均是通過特有的釋放導管經(jīng)外周靜脈放置,因此創(chuàng)傷較傳統(tǒng)手術小,病死率明顯下降。濾網(wǎng)的材料大多是不銹鋼或鈦合金,在體內(nèi)無排異反應,且鈦合金材料不影響磁共振檢查。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濾網(wǎng)包括greenfield不銹鋼濾網(wǎng)、greenfield鈦合金濾網(wǎng)、鳥巢式濾網(wǎng)、simon鎳鈦合金濾網(wǎng)及vena tech濾網(wǎng)。greenfield濾網(wǎng)在臨床上應用最廣,工藝及材料的不斷改進,使greenfield濾網(wǎng)能通過14f甚至12f導鞘釋放,適用于下腔靜脈直徑<2.8cm的病例。鳥巢式濾網(wǎng)于1984年起被用于臨床,它是由2根v型支架和一團不銹鋼絲組成,可放置于大到4cm的下腔靜脈內(nèi),但它對磁共振檢查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simon鎳鈦合金濾網(wǎng)由于利用記憶合金的特性,使之可以通過9f導鞘經(jīng)上肢肘靜脈或頸外靜脈釋放,它對磁共振的影響不大,但釋放過程中導鞘內(nèi)需不斷灌注冰鹽水,有報道simon濾網(wǎng)發(fā)生位移的可能性較其他幾種高。vena tech濾網(wǎng)由兩部分組成,其下方起固定的作用,而圓蓋狀濾網(wǎng)起濾過作用,它由8種金屬組成合金。 鐵磁性小,因此對磁共振的影響不大。導鞘一般選用12或9f.
①適應證:a.有抗凝治療禁忌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 b.抗凝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較嚴重 出血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 c.正規(guī)抗凝治療過程中仍發(fā)生肺栓塞的下肢靜脈血栓病人; d.多次發(fā)生肺栓塞的病人; e.需行肺動脈切開取栓的下肢靜脈血栓病人; f.檢查發(fā)現(xiàn)血栓近心 端有飄浮的大的血栓團塊的病人。

②并發(fā)癥:
a.血栓形成:靜脈穿刺部位可以繼發(fā)血栓,由于各種器械不同,其發(fā)生率在5%~27%,釋放導管越粗,穿刺部位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越大。另外濾網(wǎng)本身也可形成血栓,造成下腔靜脈阻塞,相比之下greenfield濾網(wǎng)發(fā)生率最低,為4%左右,而simon濾網(wǎng)及vena tech濾網(wǎng)引起下腔靜脈阻塞的概率較高,達到16%~30%.部分下腔靜脈阻塞的病人并無任何臨床表現(xiàn),有少數(shù)病人可發(fā)生股青腫。
b.穿破血管:濾網(wǎng)固定鉤穿破血管,損傷周圍組織。為防止濾網(wǎng)移位,大多數(shù)濾網(wǎng)均有倒鉤固定在下腔靜脈壁上,如固定鉤穿破血管壁,并進而損傷相鄰器官,可產(chǎn)生相應的癥狀,發(fā)生率在9%左右。可能受損的器官包括十二指腸、小腸、腹主動脈、胰腺等,并可引起后腹膜血腫。
c.濾網(wǎng)移位:濾網(wǎng)一般放置于腎靜脈下方,如濾網(wǎng)未能很好地固定,可隨血流發(fā)生移位,大多數(shù)移位的距離在7cm以下,極個別可移位至右心房、右心室,甚至移至肺動脈內(nèi)。濾網(wǎng)移至心臟內(nèi)可使心搏驟停。濾網(wǎng)如移至腎靜脈下方,一般不會影響腎功能。理論上講如腎靜脈形成血栓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但臨床上并無相應的報道。濾網(wǎng)的定位錯誤也可能是因技術操作失誤引起。
d.導引鋼絲被卡、濾網(wǎng)折斷等臨床上較少見。

③手術方法:
a.通常選擇右股靜脈作為穿刺點,也可選擇右頸靜脈或左股靜脈,但頸靜脈徑路有發(fā)生空氣栓塞的危險,而左髂靜脈解剖的特殊性使左股靜脈徑路較右側困難。
b.穿刺成功后,送入直徑0.035in(英寸)的導引鋼絲至下腔靜脈,拔出穿刺針,換入擴張導鞘,導鞘直送入下腔靜脈,拔出擴張管。
c.在導鞘內(nèi)插入濾網(wǎng)釋放器,在X線透視定位下將釋放器頂端放于第2腰椎水平。
d.抽出釋放器中的導管及外鞘,釋放濾網(wǎng),一旦濾網(wǎng)釋放完畢,不能再試圖移動濾網(wǎng)。e.將導鞘連同釋放器一起拔出,穿刺點壓迫止血。

2.慢性下肢靜脈阻塞的治療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如靜脈管腔未再通或再通不完全即形成慢性下肢靜脈阻塞,如果側支靜脈代償不足,患肢腫脹不易消退,給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響。慢性下肢靜脈阻塞的治療應根據(jù)病人的情況選擇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

(1)機械物理治療:由于下肢靜脈血回流受阻,導致靜脈淤滯、組織腫脹,利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癥狀,減輕患肢脹痛感,加速腫脹消退,并能有效地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晚期并發(fā)癥。彈力襪應選有階梯壓差的醫(yī)用彈力襪,從踝部向上壓力逐漸降低,日間應堅持穿戴,臨睡前去除。此方法簡單,易于接受,但在下肢靜脈血栓急性期時應禁用,以防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

(2)藥物治療:慢性下肢靜脈阻塞的病人仍應給予抗凝治療,因為有血栓史的病人再次血栓形成的機會很大,抗凝治療能有效地預防血栓再次形成。一般選用口服抗凝治療,如華法林,也可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抵克力得)等。中藥活血藥物如丹參等有助于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

(3)腔內(nèi)介入治療:主要針對大血管,如髂靜脈和下腔靜脈等。當靜脈血栓形成后再通不完全時局部容易形成狹窄,利用靜脈造影明確狹窄的部位后,從對側股靜脈插管至狹窄處,用球囊導管擴張,并放置支架,恢復管腔內(nèi)徑。腔內(nèi)介入方法簡單,但只適合大靜脈短段狹窄,且支架放入靜脈管腔內(nèi),本身也是誘發(fā)血栓形成的一個因素,遠期效果尚不肯定。

(4)手術治療:慢性下肢靜脈阻塞一般無需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是再建靜脈旁路,由于靜脈血流的特殊性,使得旁路血管長期通暢率不如動脈血管,因此手術治療應嚴格控制適應證。手術前彩超、磁共振靜脈造影或常規(guī)靜脈造影有助于明確靜脈病變的部位、范圍,盆腔CT檢查能排除腫瘤壓迫的可能。

①手術適應證: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有明顯癥狀的下肢靜脈阻塞者。

②影響靜脈旁路血管長期通暢的因素:
a.旁路血管材料:與動脈旁路手術相同,旁路血管首選自體靜脈,自體靜脈較人工血管有更好的長期通暢率。最常用是大隱靜脈,如將其縱行剖開,再螺旋狀排列縫合,可制成較大管徑的血管,用于髂靜脈甚至下腔靜脈旁路手術。對側的股淺靜脈有時也被用作旁路血管,但由此可能造成對側下肢腫脹或其他并發(fā)癥。上肢靜脈及頸靜脈偶爾也被應用。冷凍保存的人異體靜脈也開始用于臨床,但其遠期效果尚待證實。人工血管材料中,聚四氟乙烯膨體(eptfe)用得最多,因為eptfe人工血管可做成任何口徑及長度,使用時無需預凝,帶支撐環(huán)的人工血管受壓后不容易塌陷、成角,同時eptfe人工血管較其他材料有更好的抗血栓形成特性。
b.暫時性動靜脈瘺:1953年由kunlin首先提出旁路血管遠端建動靜脈瘺,可使旁路血管內(nèi)血流加速,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實踐表明暫時性的動靜脈瘺的確能改善旁路血管的遠期通暢率。但對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回心血量的增多,會加重心臟的負擔。menawat認為瘺口口徑與旁路血管的直徑比不應>0.3.動靜脈瘺口處可繞一根不吸收的2-0線,并松松地打個結,線頭埋在皮下,以便日后容易辨認結扎、關閉瘺口。瘺口的關閉也可通過介入的方法插管栓塞。瘺口關閉時間一般在術后6個月。
c.血栓預防措施:如前所述抗凝藥物及間歇性腿部充氣壓迫,能有效地預防血栓形成。手術中在旁路血管遠端的靜脈找1根屬支,插入一細導管,另一端引出體外,術后持續(xù)滴注肝素稀釋液,通過測定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使之不超過正常對照的2倍。48h后拔除導管,通過體表靜脈繼續(xù)給予肝素抗凝治療,并逐步轉為口服抗凝治療。
d.旁路血管的密切觀察:手術中當旁路血管建立后,用彩超或靜脈造影檢查,有助于判斷吻合口的通暢情況,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測定遠端靜脈壓,比較阻斷旁路血管前后的靜脈壓的變化,了解旁路血管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術后1天,通過靜脈屬支的留置導管行造影檢查,可及時了解旁路血管的通暢情況。出院后定期彩超隨訪,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盡早予以糾正。

③手術方法:
a.大隱靜脈-奈靜脈旁路術(may-husni術):1954年由warren和thayer首先設計,但未得到推廣。直到20世紀70年代由may和husni再次介紹并加以推廣。此術適用于單純股淺靜脈或近端奈靜脈閉塞的病例。手術將同側大隱靜脈留作備用,顯露遠端奈靜脈,將該處的大隱靜脈切斷后,與奈靜脈遠端行,端側吻合。吻合時力求精細操作,盡可能不損傷血管內(nèi)膜,用6-0或7-0不吸收的無損傷縫線連續(xù)縫合。暫時性的動靜脈瘺可選擇在踝部,將脛后靜脈的一支或將大隱靜脈與脛后動脈端側吻合。由于單純股淺靜脈血栓的病人較少,且手術后旁路血管遠期通暢率不高,因此本手術目前已很少進行。
b.恥骨上靜脈旁路術(palma-dale術):1960年由烏拉圭醫(yī)師palma首先報道,并由dale加以推廣。此手術適用于一側髂靜脈阻塞、對側髂股靜脈正常且患側腹股溝韌帶下方靜脈無血栓、無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另外手術只選擇兩下肢周徑差4cm以上的病例。手術選用健側的大隱靜脈作為旁路血管,大隱靜脈要求周徑在4mm以上,且不宜選用曲張的靜脈。將健側的大隱靜脈游離一段,切斷并結扎其屬支,留取25~30cm,于其遠端切斷,將大隱靜脈自恥骨上皮下隧道引至患側股靜脈處,用肝素及罌粟堿稀釋液擴張大隱靜脈后,將它與股靜脈用5-0或6-0無損傷不吸收縫線端側吻合。選擇患側大隱靜脈或股靜脈的1根屬支與股動脈建立暫時性動靜脈瘺,另選擇1根屬支插入細導管作為肝素連續(xù)灌注及術后造影的通道(圖10).如自體靜脈條件不理想,也可選擇8mm口徑的eptfe人工血管作為旁路血管。本手術由于遠期通暢率較滿意,因此目前仍在不少醫(yī)療中心得以開展。
c.股-腔靜脈、髂-腔靜脈、腔-房靜脈人工血管旁路術:適用于無法行palma-dale術的單側或雙側髂靜脈血栓、下腔靜脈血栓的病例。股-腔靜脈旁路術選用10~12mm ptfe人工血管,且應建立暫時性動靜脈瘺(圖11).髂-腔靜脈旁路術選用14mm ptfe人工血管,下腔-下腔靜脈旁路術或腔-房旁路術選用16~20mm人工血管,一般無需建暫時性動靜脈瘺,所用人工血管應帶外支撐環(huán)。由于手術較大,且遠期通暢率尚不理想,因此應嚴格控制適應證,選擇癥狀嚴重、經(jīng)其他方法治療無效的病例。

對具有高危險因素的患者,要采取綜合預防措施。如手術患者術前與術后采取必要的藥物預防措施。術中操作時,在鄰近四肢或盆腔靜脈周圍的操作應輕巧,避免內(nèi)膜損傷。避免術后在小腿下墊枕以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jīng)常主動活動,并囑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必要時下肢穿醫(yī)用彈力長襪。特別對年老、癌癥或心臟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術后,股骨骨折后,以及產(chǎn)后婦女更為重視。

好評醫(yī)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更多
可咨詢
服務人次 417 好評率(100.0%)

擅長:腹股溝斜疝、斜疝、腹股溝疝、腹壁疝、腹外疝、切口疝、小兒疝氣、臍疝、慢性闌尾炎、異位急性闌尾炎、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消化道穿孔、胃潰瘍性穿孔、結腸瘺、腸套疊、直腸膨出、食管裂孔疝、甲溝炎、肛腸疾病、胃腸疾病、下肢靜脈曲張、血管病癥、大隱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942 好評率(95.4%)

擅長:乳腺結節(jié)、腹股溝疝、甲狀腺腫瘤、痔、燒傷、下肢靜脈曲張、乳腺增生、急性闌尾炎、甲狀腺疾病、腸息肉、乳腺炎、肛裂、肛周膿腫、腸梗阻、乳腺導管擴張、食管裂孔疝、臍疝、乳腺癌、腸癌、腹壁疝、深靜脈血栓、胃腸道腫瘤、早期胃癌、食管癌、肝膽胰脾腫瘤、胰腺癌、胰腺炎、胃出血、消化道穿孔、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可咨詢
服務人次 4138 好評率(100.0%)

擅長: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肛門疾病、肛瘺、肛裂、胃腸道腫瘤、結直腸癌、胃腸道間質瘤、疝、腹股溝疝、切口疝、胃腸疾病、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消化道穿孔、甲狀腺疾病、甲亢、燒傷、腹部創(chuàng)傷、乳房疾病、乳腺結節(jié)、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大出血、血管病癥、深靜脈血栓、乳糜胸、淋巴水腫、血栓性外痔、急腹癥、乳糜性心包積液、消化性潰瘍、膽結石、直腸脫垂、腸腫瘤、急性膽囊炎、創(chuàng)傷、痔瘡、破傷風、靜脈曲張、細菌感染

可咨詢
服務人次 2785 好評率(100.0%)

擅長:腹股溝疝、甲狀腺疾病、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jié)性腫大、胃腸道腫瘤、結直腸癌、胃腸道惡性腫瘤、甲狀腺腫瘤、甲狀腺惡性腫瘤、甲狀腺良性腫瘤、血管病癥、下肢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乳房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惡性腫瘤、乳腺導管擴張、燒傷、腹部創(chuàng)傷、乳腺結節(jié)、胰腺疾病、胃腸疾病、肛門疾病、痔、肛瘺、肛周膿腫、消化道出血、肝膽胰脾腫瘤、大隱靜脈曲張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929 好評率(99.8%)

擅長:甲狀腺癌、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橋本甲狀腺炎、乳房疾病、痔瘡、淋巴結炎、肛門疾病、肛瘺、肛裂、肛周膿腫、胃腸道腫瘤、胃潰瘍惡變、結直腸癌、乳腺結節(jié)、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曲張、疝、胃腸疾病、急性闌尾炎、腸梗阻、急性乳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膽囊息肉、膽管結石、丹毒、甲狀腺功能減退、肝囊腫、消化性潰瘍、肝血管瘤、淋巴結病

相關問答-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更多
等一下,我看看幾次報告,目前下肢還腫脹不對于具體某個人來說,談幾成再通沒有意思,只要沒有腫脹,不影響生活,沒有再通也沒有關系繼續(xù)觀察到就可以了,只要沒有腫脹加重即可以您好,很高興為您提供咨詢右下肢腫脹有幾天了這段時間經(jīng)常臥床休息嗎還有機會的,機體纖溶系統(tǒng)會慢慢溶解血栓有部分再通了,如果下肢沒有腫脹,可以不吃藥,穿彈力襪,平時避免久站久坐那就可以只穿彈力襪只要可以正?;顒?,一般抗凝治療三個月到半年就可以不吃藥了,以后有可能慢慢再通的1.小腿大小有點差異,大多數(shù)不能完全恢復。2.不需要吃藥了,需要穿彈力襪,平時避免久站久坐。3.目前只要沒有新鮮血栓形成,肺栓塞風險很小。4.走路后這種現(xiàn)象是很正常的不好意思,昨天手術下來處理病人,有啥問題隨時留言沒有影響的,不用過于擔心OK
劉勇 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2022-09-14
你好,這種情況有多長時間了?嗯?那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血栓呢?會有影響嗯,就速到血管外科就診吧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我的意思還可能會更嚴重不客氣如果不處理有可能的兩個之間不沖突的
江宇 昆明市延安醫(yī)院
2020-07-18
需要抗凝治療,可以安置靜脈濾器避免血栓脫落應當住院抗凝治療另外注意抗血小板降脂藥物治療腫脹疼痛明顯嗎?建議實地就診,遵醫(yī)囑為好可能性不大你好,請問這種情況多久了?檢查看一下抗凝藥物治療是的,遵醫(yī)囑為好腰椎如何膝關節(jié)疼痛嗎?據(jù)你描述的情況看,癥狀緩解,都是檢查看血流不明顯,沒有再通,建議遵醫(yī)囑為好,畢竟該病有反復可能不會的,只是避免血栓脫落的作用不謝
李榮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
2020-04-21

相關文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