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療法,雖然預后較差,但非不治之癥。現(xiàn)有許多藥物可用于治療本病,但療效尚有爭議。休息和對癥治療對臨床痊愈至關重要。急性期主要是預防和治療水鈉潴留,控制循環(huán)血容量,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以減輕癥狀,防治嚴重并發(fā)癥(心力衰竭、急性腎衰、高血壓腦病)的發(fā)生,去除加重腎臟病變的因素,促進腎臟功能的修復。
1.休息 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腫消退,血壓恢復正常,方可逐步增加活動量,3個月內(nèi)宜避免較重的體力活動。
2.飲食 給予含豐富維生素的低鹽飲食,保證充足熱量。適當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等)飲食,蛋白質入量應保持在1g/(kg·d).對有氮質血癥者,應限制蛋白質入量,每天約0.6g/kg即可。此類病人應限制含鉀食品。水腫、高血壓患者應無鹽或低鹽飲食,直至利尿開始,重度水腫伴尿少者,應限制入水量。
3.感染灶的治療 急性腎炎的治療中,一般主張應用青霉素或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等針對鏈球菌的抗生素,尤其是細菌培養(yǎng)陽性時,更應積極應用抗生素,預防病菌傳播。目前多數(shù)學者仍主張即便培養(yǎng)結果陰性,也應選用青霉素、羅紅霉素等藥物,一般使用2周或直到治愈。更有人主張治愈后繼續(xù)抗感染治療渡過冬季,一方面控制隱蔽的病灶,另一方面可預防其他細菌或鏈球菌非腎炎菌珠引起新的感染,避免腎炎加重而影響腎功能。
對于病癥遷延2~6個月以上,病情反復不愈,且扁桃體病灶明顯者,可以考慮進行扁桃體切除術。
4.對癥治療
(1)利尿消腫:急性腎炎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為水鈉潴留,細胞外液量增加,導致臨床上水腫、高血壓、循環(huán)負荷過重乃至心、腎功能不全等并發(fā)癥,應用利尿藥不僅達到消腫利尿作用,且有助于防治并發(fā)癥。
①輕度水腫:無明顯腎功能損害,無漿膜腔積液(胸腔積液、腹水者).常用噻嗪類利尿藥,如氫氯噻嗪25~50mg,1~2次/d. 此類利尿藥作用于遠端腎小管,但當gfr為25ml/min時,常不能產(chǎn)生利尿效果,此時可用襻利尿藥。
②中度水腫:伴有腎功損害及少量漿膜腔積液,先用噻嗪類利尿藥,如氫氯噻嗪25~50mg,1~2次/d.但當gfr為25ml/min時,可加用襻利尿藥,如呋塞米(速尿)及依他尼酸(利尿酸),呋塞米(速尿)20~40mg/次,1~3次/d,如口服效差可肌內(nèi)注射或靜脈給藥,30min起效,但作用短暫,可重復使用。此二藥在腎小球濾過功能嚴重受損、肌酐清除率5~10ml/min時,仍有利尿作用。應注意大劑量可致聽力及腎臟的嚴重損害。
③重度水腫:當每天尿量<400ml 60= 120mg=>400~1000mg/d,因該藥劑量過大,并不能增加利尿效果,反而使不良反應明顯增加,導致不可逆性耳聾。如利尿效果仍不理想,則應考慮血液凈化療法,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不應冒風險用過大劑量的利尿藥。
④其他利尿脫水藥:汞利尿藥可有腎實質損害,滲透性利尿藥如甘露醇,可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還有誘發(fā)急性腎衰竭的潛在危險;保鉀利尿藥可致血鉀升高,尿少時不宜使用。而對有高尿酸血癥者,應慎用利尿藥。
此外還可應用血管解痙藥,如多巴胺,以達利尿目的。
5.降壓藥的應用 血壓不超過18.7/12kpa(140/90mmHg)者可暫時觀察。若經(jīng)休息、限水鹽、利尿而血壓仍高者,應給予降壓藥??筛鶕?jù)高血壓程度、起病緩急,選用以下降壓藥物:
(1)肼屈嗪(肼苯達嗪):此藥能擴張阻力血管,減輕心臟后負荷。口服劑量為25mg,2次/d,肌注每次0.15mg/kg,每12~24小時1次; 靜注每次0.15mg/kg,每30~90分鐘重復1次,最大劑量為每天1.7~3.6mg/kg,好轉后改為口服,靜注可立即生效,20~40min達最高峰,降壓作用維持4~12h.其主要副作用有頭痛、心率加快、胃腸刺激。
(2)鈣通道阻滯藥: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通過阻斷鈣離子進入細胞內(nèi),而干擾血管平滑肌的興奮-收縮耦聯(lián),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壓下降,并能較好地維持心、腦、腎血流量。口服或舌下含化吸收良好,每次 10mg,20min血壓下降,1~2h作用達高峰,持續(xù)4~6h,與β-受體阻滯藥合用可提高療效,并可減輕其引起的心率加快。本藥半衰期短,需多次用藥?,F(xiàn)臨床應用廣泛且效果良好的多種長效制劑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波依定),可酌情選用。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的活性,而抑制血管緊張素擴張小動脈,適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介導的高血壓,也可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常用藥物為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口服25mg,15min起效,對腎素依賴性高血壓效果更好。
(4)α1-受體阻滯藥:哌唑嗪(prazosin)具有血管擴張作用,能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副作用有直立性低血壓,口干、眩暈和乏力等。
(5)二氮嗪(低壓唑,氯苯甲噻二嗪):為非利尿的噻嗪類衍生物,對嚴重的高血壓或發(fā)生高血壓腦病者可迅速降壓,且維持時間較長,不需連續(xù)滴注,應用較方便。成人50~100mg,快速靜注(10~15min注射完畢),1~2min起作用,2~5min作用最強,持續(xù)4~12h,為防止水鈉潴留,每次注射前30~60min先靜注速尿0.5~1mg/kg(因與速尿合用可能出現(xiàn)直立性低血壓,有心絞痛、心衰患者忌用).無效可30min后重復應用。降壓效果與劑量和注射速度有關,快速靜注足量藥物,能獲得充分的降壓效果。副作用是水鈉潴留、血糖升高。
(6)硝普鈉:用于嚴重高血壓患者。用量以1μg/(kg·min)速度持續(xù)靜脈點滴。數(shù)秒內(nèi)即起作用。常以5~20mg溶于100ml葡萄糖液中靜脈點滴,先從小劑量開始,依血壓情況調節(jié)滴速。此藥的優(yōu)點是作用快,療效高且毒性小,既作用于小動脈的阻力血管,又作用于靜脈的容量血管,能降低外周阻力而不引起靜脈回流增加,故尤適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藥品應新鮮配制,輸液瓶以黑紙包裹避光。
6.嚴重并發(fā)癥的治療
(1)急性循環(huán)充血性狀態(tài)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嚴格臥床,限制鈉、水入量。使用強利尿藥,發(fā)生心衰時,可用地高辛或毒毛花苷k,危重患者可采用輪流束縛上下肢或靜脈放血(每次 150~300ml),以減少靜脈血液回流,減輕心臟負擔和肺淤血。酚妥拉明(rigitin)或硝普鈉可減輕心臟前后負荷,保守治療無效時,可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濾過脫水治療。
(2)高血壓腦病的治療:采用上述藥物積極降壓治療,首選硝普鈉劑量為5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靜脈滴注。4滴/min開始,用藥時應監(jiān)測血壓,每5~10分鐘測血壓1次,根據(jù)血壓變化情況調節(jié)劑量,最大15滴/min,為1~2μg /(kg·min),每天總劑量<100 g= kg= 4h=>4h,則應重新配制。用藥后如病人高血壓腦病緩解,神志好轉,停止抽搐,則應改用其他降壓藥維持血壓正常。因高血壓腦病可致生命危險,故應快速降壓,爭分奪秒。硝普鈉起效快,半衰期短,1~2min可顯效,停藥1~10min作用消失,無藥物依賴性。但應注意硝普鈉可產(chǎn)生硫氰酸鹽代謝產(chǎn)物,故靜脈用藥濃度應低,滴速應慢,應用時間要短(<48h),并應嚴密監(jiān)測血壓,因如降壓過度,可使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過低,而致腎血流量降低,引起腎功能損害。搶救急性腎炎并發(fā)高血壓危象,用硝普鈉療效可靠、安全,且副作用少。
伴腦水腫時,宜采用強利尿藥及脫水劑。降低顱內(nèi)壓和脫水治療應選用20%甘露醇,每次5ml/kg,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每次0.3~0.5mg/kg(或5~10g/次),每6~8小時1次靜脈滴注;呋塞米每次1mg/kg靜脈滴注,每6~7小時1次脫水利尿;如有驚厥要注意對癥止痙,持續(xù)抽搐者,可用鎮(zhèn)靜藥如地西泮(安定)每次0.3mg /kg,總量不超過10~15mg靜脈注射;或給水合氯醛保留灌腸或苯巴比妥肌注,并可輔以給氧。
(3)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參見急性腎功能衰竭。
7.透析治療 本病于以下兩種情況時可采用透析療法:
①少尿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特別是高血鉀時;
②嚴重水鈉潴留,引起急性左心衰竭者,透析超濾脫水為有效措施,可使病情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不宜應用糖皮質激素及非固醇類消炎藥(如吲哚美辛)、山莨菪堿類藥物治療。